按︰此文章是從另一角度——「食用動物」思考動物倫理之議題。
當代社會,不少人提倡茹素的生活方式。箇中的考慮,可涉及個人健康的 (茹素者的身體質素比非茹素者好),或涉及自然環境的 (因畜牧業釋出大量溫室氣體故)。
誠然,不論是個人的,抑或是環境的,茹素都不失是一件好事。但除此以外,其實還可以用道德倫理的視域,去觀茹素之問題。
先從「素食者都是偽善」一批評上說起。為何素食者是偽善?通常的原因是「既然動物跟植物都是生命,則素食不都是在殘害生命?若果素食者真的是慈悲為懷,那連植物也不要食,乾脆光合作用算了。」
這批評合理嗎?不妨看了下文後再作細想。首先,我們並不否認植物與動物皆生命也。只是生命的價值,不一定相同。試想像面前有一隻垂死的馬和蝦,而你只能選擇救其中一者,那麼你會如何選擇?
我想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救馬。這意味著什麼?不就意味著生命之間的價值有高低之分,當我們碰上兩難的處境時,便傾向救那價值更高的一方。
如是,當人必定要進食方能維生時,若他要麼吃動物,要麼吃植物,那麼選擇後者,真的就是偽善嗎?這點留待大家思考。
後記︰ (難度較深,看不懂也不要緊)
生命價值不同,意味生命價值是一個程度問題 (matter of degree,或者說spectrum view)。當然有人會問,決定某生命孰高孰低的標準是什麼?在此我只提供一思路 (而非必然答案)。此判準在於生物自身的內在價值 (inherent value)。簡單地說,就是其經驗的能力 (capacity of experience),亦即一生物愈是有可能、潛能過上豐富的生活,其價值就愈高。
因此,視靈長類動物價值最高,哺乳類、鳥類次之,然後是各種海鮮、昆蟲,最後是微生物、細菌之流。此一排序便是按動物自物的內在價值而定。
唯這不代表價值高的生物就可以為所欲為,只是說當碰上一兩難的情境時,我們幫助一隻價值較高的動物,是道德上更優的選擇。